MLT/TMSS 專論 |
Grammatical
Definition of Word
根據文法的語辭觀念 |
(內 容) 1.語辭為單位的文章 / 2.名詞片語 / 3.辭與片語 / 4.語辭的文法屬性 / 5.組合辭 -- 語辭-語辭 / 6.特殊形式的語辭 |
台語拼字文,由個個的語辭所組成。 這個情形與歐美語文是相同的。 語辭是語言中, 本身單獨就具有完整意思的一單語, 可是在拼字文中,它不僅是如此以"意思已經獨立完整"來定義,而更進一步要由文法上的觀點來考慮。
兩個語辭,用連符相連的結果,就成為一個組合辭。 組合辭,在文法上也視為一個語辭。 組合辭內,連符(-)前的語辭, 通常將它的辭尾音轉調來發音,這是因為在整個組合辭觀點下它是還沒有說完的。
例如, ee(的)將兩個名詞連結起來,就構成一個名詞片語,俗稱名詞句。
zoankog(全國)是一個名詞, jinbiin(人民)是另一名詞。 用 ee(的) 來連成
zoankog ee jinbiin(全國的人民), 就成為一個名詞片語。
相同的意思,我們也可以說成 "全國人民"。 這是由名詞片語 所化成的組合名詞。
既然這已變成了一個名詞, 在拼字上也就可不分開為兩個單語, 而寫成 zoankog-jinbiin。
<名詞><領間介詞><名詞>
→ <名詞> .
zoankog ee jinbiin = zoankog-jinbiin |
由意思上,"民主國家"是一個"國家"。
所以,在文法解析上,可用關連圖:.
[binzuo-kokkaf → kokkaf]。
既然 "民主國家" 等於"民主的國家",
關連圖 更可寫成: |
|
"民主的"和"全國的"都是在修飾另一個名詞的句子, 所以可指為是一個"形容詞句"。 在台語現代文中,一個名詞付加介詞"ee",就形成一個形容詞句,而形容詞句後付加了名詞,就成為一個"名詞句"。 即:
<名詞>
ee <名詞>
└─┬─┘ │ <形容詞句> <名詞> └───┬──┘ .. <名詞句> |
台語拼字文中,兩個或以上的語辭所構成的集團, 叫做"片語"或"句"。 我們 再依它的文法上地位,來說它是 "名詞片語" , "形容詞片語", "副詞片語"等等。
台語文中某一語辭到底屬於文法上那一類詞, 不像英文日文那樣明確。 可以說, 每一個兩個漢字的語辭, 都可當名詞使用。
某一語辭是否可當動詞或形容詞, 不妨在語辭前後, 套上一個適宜的相關語辭, 想想意思可通否, 來判斷。
要判斷一個語辭是否能當形容詞,可在前面冠上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,
如
<很cviaa->,<非常huisioong>等, 而看它的意思有變否。
即:
<cviaa-><形容詞> → <形容詞> |
要查可否當動詞, 可在前面放一個表示時間的助動詞<teq 正在>或在直後連一個後接助辭<-tioh -著> 看它的意思有變否。
<teq><動
詞> → <動 詞>
<動 詞><-tioh> → <動 詞> |
介詞<ka 把>和<ho 被>之後是名詞, 然後必有動詞, 所以由下列文句形式也可以判斷某一語辭是否可為動詞。
<ka><名詞><動
詞> → <動 詞><名詞>
<ho><名詞><動 詞> → <動 詞><名詞> |
5.組合辭
-- 語辭-語辭 注:
( )內漢字是華語,[ ]內是台語
.
[1] <名詞><-><名詞>
= <名詞> ee <名詞>
例:
khohak-honghoad(科學方法),
kiet'hwn-tiefnlea(結婚典禮),
goaxkaw-jin'oaan
(外交人員), hopeeng-kea'oeh(和平計劃),
busarn-kaikib(無產階級),
larn-kokkaf(咱國家), larn-laang(吾人),
yn-lauxpe(他父親),
Lefpaix-jit(禮拜日), huxsarn-khof(婦產科),
uixtngg-pvi(胃腸病),
anbiin-ioh(安眠藥), korhiofng-zeeng(故鄉情)
[2] <名詞><-><方位後接介詞>
例:hoehngg-lai(花園內),
binzhngg-terng(床上), khaciaq-au(脊後)
sviamngg-goa(城門外), kangzog-tiofng(工作中)
[3] <形容詞><-><名詞>
例:
uytai-kongloo(偉大功勞), svihun-laang(生人), khiao-gyn'ar(聰明兒童),
suie-koniuu(美姑娘),
sarnchiaq-afng (貧窮丈夫), kofzuy-ve'ar(可愛嬰仔) │
[4] <動詞><-><名詞>
例:
liam-korhiofng(念故鄉), phahphoax-thoanthorng(打破傳統),
oh-hagbun(學學問),
kiuu-miali(求名利)
[5] <(較,最)><-><形容詞>
例:
khaq-toaxhaxn(較大漢), khaq-gaau(較聰明),
siang-hoftvar (最大膽),
siang-kirn(最快),
zoex-hofchiox(最好笑), sviw-lixhai(最厲害)
[6] <(很,真,足,太,無)><-><二音節形容詞>
例:cviaa-hoftvar(很大膽),
cviaa-hamban(很憨慢),
cyn-khofphvax(真可怕), ciog-su'iaux(非常需要),
thaix-lixhai(太厲害), boo-kaogiah(不足夠)
註.
形容詞為單音節辭時,前行的副辭要轉調來直連後辭來形成合成辭。
如:
cvaa-[很] → cviasuie(很美) , cyn-[真]
→ cintang(真重),
ciog-[足] → ciokgaau(很聰明), thaix-[太] → thaehor(太好)
boo-[無] → bokuo(不久)
[7] <二音節動詞><-><單音節助辭>
例:
kafmtong-tioh (感動到),
paupan-hor(包辦好),
paisied-tiau (排泄掉), oanseeng-liao(完成了),
khvoarkox-kaux(看顧到), sunsi-koex(巡視過),
kiauxkhuy-khuy(挍開開)
註.動詞為單音節辭時,
宜轉調來直連後面的助辭,來形成合成辭。 如:
khvoax-tioh → khvoartioh(看到), theh-hor → theqhor(提好),
taxn-tiau → tarntiau(擲掉),
ciah-liao → ciaqliao(吃完),
hoah-koex → hoaqkoex(跨過),
hiefn-khuy → hienkhuy(掀開)
[8] <動詞><-><助詞>
例:khvoax-u(看得到),
zao-koealaai(跑過來), peq-khylix(爬上去),
suun-koeakhix(巡過去),
thiaux-cvuxkhix(跳上去),
kviaa-jiblaai(走進來),
khvoax-boextioh(看不到)
sviu-boexthofng(想不通),
zox-boexhofsex(做得不好),
ciah-boextioh (吃不到),
giaa-boexkhylaai(扛不起來),
khvoax-boo(看不到),
thviaf-mxzay(聽不懂),
kea'oeh-bohor(計劃沒好),
zox-mxtioh(做不對)
[9] <阿剌伯數字><-><單位>
例:1997-nii,
7-goeh, 25-jit, 8-tiarm,
30-hwn, 24-ee,
16-ciaq, 4-kyn, 8-chioq
[10] <名詞><-><名詞>
= <名詞> kab <名詞>
例:lie-goar(你我),
hiaf-ciaf(那裡這裡), hviati-cymoe (兄弟姐妹)
serngkefng-serngsy (聖經聖詩) sionghofng-kafmmo (傷風感冒)
ioqzuie-ioqhurn (藥水藥粉)
[11] <形容詞><-><形容詞>
= <形容詞> koq <形容詞>
例:byle-taixhofng
ee hor-simpu = byle koq taixhofng ee hor-simpu
[12] <動詞><-><動詞>
= <動詞> koq <動詞>
例:huiky
laai saosia-hongzax Tailaam = huiky laai saosia koq hongzax Tailaam
=
6.特殊形式的語辭
[1] A-ee
"A 的 B "(= "A ee B ", "B ofA(英語)")中的 "ee",是一個介詞. 它如同一般連詞kab,koq}, 要求其前面語辭,不得轉調。 可是,在台語中,有一些"A-ee"形式的語辭, 其中 A- 是 轉調了的前行字。
"A-ee"是一個語辭, 其中的 "-ee"部份 其實不是 "的" 而是 "個"或是"些"。 如:
cidee(一個),
cit'ee(這個),
nngxee(兩個),
hit'ee(那個),
kuy'ee(幾個), boo-pvoaree(無半個), . . . uxee(有些),ciah'ee(這些),hiah'ee(那些), . . . . |
請分辨下列左右的句子:
cid'ee laang (一個 人)
cit'ee moate (這個 麻袋) nngxee jiin (兩個 仁) sva'ee liwar (三個 鈕仔) goxee taixcix (五個 代誌) kuy'ee phvi (幾個 鼻) uxee laang (有些 人) |
cit ee laang
("一" 的 人)
cid ee moate (織 的 麻袋) nng ee jiin (卵 的 仁) svaf ee liwar (衫 的 鈕仔) go ee taixcix (誤 的 代誌) kuie ee phvi (鬼 的 鼻) u ee laang (有(錢) 的 人) |
又有一些
"~ee"型語辭,不可與 "~ ee"型語句
混淆:
laang ee theflat ((一個)人的體力) /
lang'ee theflat ((本)人的體力)
Hef si laang ee. (那是人(類)的) / Hef si lang'ee. (那是(本)人的)
文尾的"ee" 表示著"~ 的東西", "這樣的東西" , 是指前代名詞。
Kokkaf
si zoanbiin ee. = Kokkaf si zoanbiin ee kokkaf.
Hiah'ee lorng si goarn ee. = Hiah'ee lorng si goarn ee miqkvia. Zef si khaq-hor ee. = Zef si khaq-hor ee miqkvia. Goar liaqtioh oe poef ee. = Goar liaqtioh oe poef ee thaang. Khvoax^tioh ee si chiuxviar. = Khvoax^tioh ee viar si chiuxviar. |
[2] a'A 如 阿成
為了表示親密,在人名前,常常冠上一個af(阿)。 在現代拼字寫法中規定,寫 a' 而連到人名。
人名依然以大寫開始。
於是得:
a'Seeng(阿成),a'Haa(阿霞),a'Khexng(阿慶),a'Gvoo(阿娥),
a'Ky(阿基),a'Cix(阿志),
a'Li(阿利)等。
兩字的人名中,要取哪一個,完全倚靠習慣。
如,一個男孩名叫志真, 原則上可叫 a'Cix
也可叫 a'Cyn,但是後者可能被誤為女生, 所以就不用。
阿成仔
人名前冠了a'之外,
還可在後面連上-ar(仔)。 如:
a'Seeng-ar(阿成仔)
[a.seng'ar], a'Haa-ar(阿霞仔) [a.ha'ar],
a'Khexng-ar(阿慶仔)[a.kherng'ar],
a'Gvoo-ar(阿娥仔) [a.gvo'ar],
a'Ky-ar(阿基仔)
[a.ki'ar], a'Cix-ar(阿志仔) [a.cie'ar],
a'Li-ar(阿利仔)
[a.lix'ar] 等。
這裡, 雖然名字的發音轉調了, 可是寫的時候就維持原來的拼字, 而用連符(-)來使它轉調。
不是人名的,
家族稱謂 就不一定如此了。 如,家族稱呼時, ar(仔)之前要寫轉調或用原調加連符,均可。
如:
swn(孫) → aswn, sun'ar → aswn-ar, asun'ar
ku(舅) → aku, kuxar → aku-ar, akuxar
zeg(叔) → azeg,zek'ar→ azeg-ar,azek'ar
kofng(公) → akofng → akofng-ar, akong'ar
.
[3] 微小尾辭
-ar(仔)
◎ 直連在名詞後,來顯示 微小物,小東西的辭後助辭ar(仔),有時是只為口氣的通順來附加的。
前面的名詞是多音節時,
可用連符(-)連起來, 如:
hanzuu-ar(蕃薯仔), zhngkhox-ar(倉庫仔),
chitthomih-ar(玩耍物仔), angkw-ar(紅龜仔),
niaubii-ar(貓咪仔), kafngtaai-ar(講台仔),
binzhngg-ar(眠床仔), khangkhoex-ar(工課仔)
要發聲時,請記得連符前的辭尾通常要轉調來說出。 所以,就讀: hanzu.ar, zhngkhor.ar, chitthomiq.ar, angku.ar, niaubi.ar, kafngtai.ar, binzhng.ar 及khangkhoea.ar。
非常通俗的附 ar 語辭,用合成方式來寫也無妨。上例中,hanzu'ar,angku'ar, niaubi'ar 等,是可行的。
ar 前面的名詞為單音節辭時,通常要形成合成辭。在拼字中,必須依照規格化的轉調規則。
(高調)
↙ ↖ (高促) (迴旋)→(基調) (上突) ↑ ↓ ↘ ↗ (低促) (下突) |
兩個漢字連在一起,可造出一個語辭。 不管這是 漢語傳統的二字辭, 或者是地方的鄉語, 它的尾字的發音都維持原來該漢字的字音: 可是, 前字發音就得轉化成為不同的聲調。 這是台語中非常重要的觀念, 叫做尊重尾字的原則。
前字如何轉化發音呢? 它的聲調要改變。這項聲調改變,嚴格說來是鄉當隨意的。 每個人都因他的生長環境之不同而說著依時而不同的前音, 可是因為尾字音是明確地固定, 所以就聽得懂。
在要寫成拼音的文章時,這個現像就成了大問題。 要讓每個作者臨時而隨意地寫麼? 同一語辭,現在這麼寫,可是以前卻那麼寫。 這樣就成為大混亂,作者本身都會稿不清楚,而失去信心。
1950年初,我們在翻譯歐美文藝作品時,不得不定下了兩條規定如下:
1.
漢字的字音,以 甘為霖:"廈門音新字典"為依據。
2. 多音節的前音節,遵照所定的 "規格化轉調規則"。. |
◎
有些台語語辭,卻是前字音是強音的,而尾字音成為附加型的弱音。
通常,這個弱化的辭尾,在意思上是輔助性質的助辭。
.
原來,"開開", 如同一般形容辭的雙重辭
"美美suysuie","醜醜baybae","黑黑o'of","白白peqpeh","紅紅ang'aang","直直tidtit","彎彎oan'oafn"等,是要表示「有點這樣的~」的輕微意義的語辭。
於是,"開開"念 "khuikhuy", 是表示「開著的樣子」。
.
單獨的"開"字是動詞,可在後面附加一個助辭來幫助說明這個"開"的動作的情況,如"開起來","開落去"等。
此時, 附加助辭"起來" 和 "落去" 都成為弱音。
"開開"的後字「開」也可當為助辭,如國語的[走開],[弄開]等。
在台語中,為了把 開開(動詞) 說出動詞的感覺,就先說單獨的"開",然後附帶地說一個弱音的「開」而說成
[開開]。
文例如, "那扇門自動開開
Hitsvix
mngg zuxtong khuy^khuy"。
在此, 記號(^)叫做強辭符,表示其前面的音節要用沒有轉調的,原來的聲調來發聲, 以表尊重。 於是,其後面的部份就得放低聲音,說成弱音{\}。
原來, 語辭 "開" 有兩種情形。 一 是(動詞)開 , 而表示 [用~的方法打開]; 另一是(助詞)開, 它協助前面動詞來表示 [~到開了的情況]。 二字辭 "~開' 的時候也一樣。
在拼字寫法,
前者是原本的語辭khuy
或 ~khuy, 但是後者, 須用強辭符 寫成+khuy,
而讀為 [~khui\ ]。 例如:
切開 = chietkhuy 和 chied^khuy 打開 = phahkhuy
和 phaq^khuy
剖開 = phoahkhuy 和 phoaq^khuy 推開 = sakkhuy
和 sag^khuy
展開 = thykhuy 和 thie^khuy
"~死"如用來表示「動作很厲害」,
就說成 ~+sie,而讀 [~si\ ]。 這與 死 無關。
與死掉有牽連的時候, 就把強音放在辭後的"死"字。 下面有語意的比較,各以 國語來作解釋。
驚死 = kviasie[怕死]和 kviaf^six[怕得要命]
跋死 = phoaqsie[跌死] 和poah^sie[難走得很]
痛死 = thviarsie[因痛而死] 和 thviax^sie[痛得要]
及物動詞以人稱代名詞為受詞時,
如果要強調該項動作而淡化被動作的人, 就用強辭符。請比較:
phaq
goar(打了我而不是別人) 和 phaq^goar(打我)
khvoax lie(看著你一個人)
和
khvoax^lie(看你)
��
表示場所的
~^nih(裡),
通常都成弱辭,而讀 [ni\ ]。 如:
zhux^nih(厝裡), tviaa^nih(庭裡), thviaf^nih (廳裡),
svoaf^nih(山裡), sviachi^nih(城市裡), laixsym^nih(內心裡)
等。
表示時間,也有如此強弱組合之事。
如:
au^jit(後+日) = [後天] 對
auxjit(後日) = [將來某日]�
cviaf^goeh(正月) = [一月] 對
cviagoeh(正月) = [元旦]
前年是 zuun^nii,如果說 zunnii
就聽不懂了。 又,白天叫做 jit^sii(日^時), 夜晚 叫做
mii^sii(冥^時) 等,
用弱音的 (^時)來表示大概的時段。
疑問句 .... [肯定]^[否定]?
在疑問文的文尾,會採用
([肯定]^[否定]?) 的疑問句。 如:
u^boo?[u.bo\ ],
aix^boo?[aix.bo\ ], si^m?[si.m\
],
boeq^m?[boeq.m\ ], zay^m?[zay.m\
], oe^boe? [oe.boe\
],
oexhiao^oe? [oexhiao.boe\ ]
oe thviax^boe? [oexthviax.boe\
] 等。